中新网青海黄南2月12日电 题:九旬抗美援朝老兵: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当兵
中新网记者 胡贵龙 张添福
“如果有下辈子,下辈子我还要当兵。”不久前,回忆起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安享晚年的志愿军老兵海发源,内心依旧澎湃。
海发源祖籍甘肃省永靖县,新中国成立前,曾在宁夏银川一所私立学校贺兰中学读高中。
毕业不长,银川解放。“我见了解放军以后,就想参加。”在他眼里,解放军官兵一致、没有架子,“我感觉解放军好,都和和气气,有事商量着来,是为人民服务的。”
参军不久,海发源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九兵团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丹东,隔着鸭绿江都能听到美国的飞机声。”
在十九兵团后勤部,海发源是运输科科员,“那时候,我们运输科的汽车要去拉火车运来的东西,前线要啥拉啥。有时候上去的时候拉炮弹、子弹,回来的时候运送伤员。”
“美国的飞机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来轰炸。”无奈,运输科只能昼伏夜出,海发源和战友们白天藏在山沟里动弹不得,“晚上出车时,美国的飞机盘旋开,我们灭了车灯,敌机也看不见我们。等美国的飞机走了,我们把车灯打开,快快地走。”
一次,运输科的车辆被敌机发现,子弹刷刷往下掉。战友问海发源,“头还在吗?”他回答,“头还在呢。”每次出门执行任务,这样的情况是家常便饭。
敌人打出一颗照明弹,海发源记得照明弹就像“在天上挂着”,“一个渡口的桥炸断了,大家便在水底里搭了便桥,敌机看不见,我们这样才冲了过去。”
一次,躲在隧洞里的运输车辆被敌人封锁。有人提议,冲出去,不能等死。“我们冲出来,一个人牺牲了。他是我们一块的伙伴,我伤心了,淌眼泪了。”
在朝鲜,“敌人的毒辣”让海发源觉得敌人惨无人道,“他们搞细菌战,一个炸弹炸开,里头是一疙瘩像苍蝇那样的东西,带着细菌,落到人身上,人就像晕了一样动弹不了。”
敌人还有燃烧弹,海发源回忆,燃烧弹里面的油,“溅在身上,用手一擦,一下子就着起来了,还越擦越旺。我们从前线拉下来的伤员,脸被烧得看不成,被烧残疾的有好多。”
一次,美国俘虏用手护住自己的上衣,怕志愿军搜腰包。而当俘虏把东西从上衣口袋里拿出来才知道,他护的是他和自己老婆的照片。
“我们是正义战争,咱们志愿军都很有纪律。”时过境迁,海发源依旧骄傲。
“在朝鲜,我真的乏坏了,睡下,就像瘫痪了一样。”这是为何?
“因为出任务时,眼睛这么瞅、那么看,得提高警惕,这是在拿命说话,任务完不成也害怕。同样,睡觉也担惊受怕。”他回答。
1953年7月,美国上将克拉克停战签字时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
“中国那时候啥也没有,美国却是最兴盛的时候,但美国没打胜仗,美国只能欺负小国家,他们想欺负我们,但最终也没欺负得了。”海发源说。
后来,在战场上眼睛发炎几乎睁不开的海发源从朝鲜回来。“因为我们搞运输,我坐在车后面看物资,看外面的情况,得提高警惕,又看又听,眼睛不行了。”
“当看到我平安回来以后,老父亲高兴地好像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海发源说,“当时在战场,说死就死,害怕也没用,死亡就是平常事。”
1953年,回乡转业,永靖县派他去当教员。“那时候我们农村学生很少,有些学校里,山上的二十几岁的在小学里念书的情况很多,还有结了婚的学生。我没经常给学生们说朝鲜战场的事,好汉不提当年勇,有的时候学生问我我就说,不然怕有的学生说,你是在教我们,还是在夸自己。”
但生活不顺,他便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找老乡,还娶了当地土族19岁的姑娘,从此在当地定居。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等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海发源热衷看新闻,“世界的大事、国家的大事都要了解。这些大事不知道那就活得太糊涂了。”
“对于党,我没有任何含糊,我对共产党特别热爱和拥护。”虽然没能入党,但海发源的老伴、儿子、孙女都是党员,这令他骄傲。
如今,黄南州档案局正在挖掘海发源的历史档案。青海省黄南州委常委、秘书长蒋明宽表示,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档案工作担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党的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要用档案讲好党的百年故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优质高效做好各项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