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河文化”奏出时代强音
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黄、渭、洛三河交汇的“三河口”处,极目远眺,九曲黄河苍茫静美。尽管已是寒冬,但10多名来自英国、法国、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参加“黄河岸边有非遗”活动的“网红”,依然兴高采烈地向全球粉丝直播着他们目睹的华夏奇观。
渭南市地处黄河中游,自古以来就备受母亲河的恩泽。距今约80万年前,中华人类祖先“大荔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旧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在这里闪耀光芒;自周、秦、汉、唐两千年间,这里一直是“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和京畿重地,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的美誉。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灿烂深厚的黄河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东秦儿女。
近年来,渭南市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作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落细落实,取得了良好效果。
让黄河文化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
“华阴老腔要一声喊,喊得那巨灵劈华山,喊得那老龙出秦川,喊得那黄河拐了弯……”华阴老腔虎啸龙吟般的震撼唱腔,不仅征服了无数观众,更凸显了黄河流域渭南这方水土独特的人文景致。
黄河流经渭南103公里,千百年来,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迹。据统计,渭南市境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697处,其中古遗址1207处、古建筑1371处、石窟寺及石刻26处、近现代重要遗迹及建筑353处。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数量居陕西之首、全国地级市前列。此外,还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项,省级109项,市级253项,居全省之首。
华阴老腔是渭南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被称为“最古老的摇滚音乐”。近年来,华阴老腔第十代传承人、70多岁的张喜民和他的老腔团队演出遍及世界各地。
“华阴西岳庙,韩城司马祠,白水仓颉庙、蒲城桥陵、大荔丰图义仓等,如绝本的经典,记载着华夏文明悠久历史;《诗经》开篇之作《关关雎鸠》也产生在这里。”渭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玉娥说,对于星汉灿烂的黄河文化,该市在全面加强系统性保护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性传承,立体化展现黄河魅力、全方位讲好黄河故事。
渭南市花了两年时间,对史圣故里韩城古城、铁马兵戈的潼关古城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抢救性修缮和创造性恢复。对于非遗的保护适时为项目注入保护资金、为传承人发放补助,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里,渭南市牵头举办了“黄河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启动仪式暨首届‘九曲黄河 多彩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并联合沿岸九省市成立了联盟,共同签署了黄河流域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倡议书,打造黄河文化共同体,确保“黄河记忆”系统完整地得到留存。
“作为黄河和秦岭的‘绝恋’之地,渭南市把黄河文化寓于山水之中,打出了文旅融合的‘组合拳’。”据渭南市文旅局副局长李光介绍,依托“山、水、城、陵、红”五大特色品牌,这两年渭南市先后举办了“世界你好,我是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语种对外传播、“黄河华山·人文渭南”2020渭南文化旅游云推介大型直播、“黄河华山·与您相约”渭南市首届千车万人游、“黄河岸边有非遗——渭南非遗海外传播”、“华山云海音乐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黄河文化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
让黄河文化彰显时代价值
渭南名人荟萃。东汉太尉杨震、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准、清代状元王杰、现代爱国将领杨虎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彪炳青史,廉政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十分厚重,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们在弘扬黄河文化上狠下功夫,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进一步开发优秀文化的价值和功能,使之与当代价值体系相辅相成,不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王玉娥说。
“两字忠廉谋国事,一生勤俭振家风。”“笃学慎行睦邻里,立业兴家福满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富平县窦村,家家户户门上都有古色古香的“家训牌”,为小村平添了几分内涵美。“老祖宗留下的训诫言简意深,容易记也容易做。”村干部常青说。
渭南市以廉政文化主题展馆、临渭区寇准廉政教育点、华州区渭华起义纪念馆、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王鼎林则徐纪念馆等为载体,打造的廉政文化“一轴四点”工程,也成为全省廉政教育的一个文化品牌。
廉政文化主题展馆内容以渭南籍或在渭南为官的廉政人物和廉政事迹为切入点,采取场景、微缩、视频等多种展览语言,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富有渭南地域特色的廉政文化。“这个展览触动人心,让人接受了一次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近日,在渭南市博物馆参观完廉政文化展览后,市民政局机关干部李燕妮说。
把优秀文化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渭南市各县市区还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的各类活动。合阳县建成道德银行、好人馆、志愿服务调度中心;白水县为34个行政村编撰村史、18个村出版发行村志;大荔县先后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164处、完成旧坟改造8个、零散墓搬迁1258座,被列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示范县。
“脚踏土块手摇耧,眼睛还得看稀稠……改革开放带给农村的不仅是生产技术的提升,更是生产方式的变革。”11月20日,在临渭区蒲阳村村史馆外的广场上,党支部书记周文科一边念着农事顺口溜,一边向前来参观的群众演示用耧车播种。在村里,周文科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村史馆的讲解员。在渭南市,像这样的村史馆全市已建立了24个。
文化源于生活,又丰富生活。渭南将黄河流域的传统文化与戏曲、电影、摄影、美术等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创作了一批黄河文艺精品,如革命题材的秦腔现代戏《渭华星火》《根据地》《黄河湾记事》等作品,生动地展示了革命先辈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用黄河文化凝聚追赶超越动力
渭南市下辖的韩城市是全国旅游文化名城,这里最大的公园“禹甸园”,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命名的。韩城市文化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大禹治水体现了黄河儿女人定胜天的胆识和毅力,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一心为公的情怀,变“堵”为“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大禹治水的传说激励着一代代东秦儿女。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脉,已浸润在渭南人的血脉里,并淬炼形成了‘华山风骨、渭水襟怀’的新时代渭南精神。”渭南市委书记魏建锋说。
而今,在高质量发展和追赶超越的实践中,渭南市干部群众在黄河文化和渭南精神的熏陶和感召下,正撸起袖子加油干,焕发出了巨大的热情和能量。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渭南高新区达刚控股总部基地负责人陈昆明还在工作。他的身旁,是繁忙的工人和水泥罐车来来往往繁忙的场景。“疫情影响了进度,但我们加班加点奋力追赶。”陈昆明说,在市、区政府优质营商环境的影响下,再过几个月他们的项目就能够顺利投产,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的筑路机生产基地。
据了解,今年以来渭南市精准对接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确保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和招商引资项目年度到位资金实现“双千亿”目标。1月至10月,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64.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6%,高于序时进度2.7个百分点。全市共有招商引资在建项目575个,实现到位资金869.98亿元,完成千亿目标任务的87%。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崔晓怡)